金鱼从什么时候变成宠物的?
金鱼起源于中国,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养殖鱼类。关于金鱼的起源至今尚无定论,比较主流的说法是“中国起源说”或“泰国起源说”。 “中国起源说”认为金鱼源于我国唐代的丹凤眼鱼,由宫廷御师于室内盆池中培育而成,后来流传至民间并传入日本;而“泰国起源说”则认为,在18世纪以前,中国与泰国间一直有贸易往来,通过海运将中国的瓷器和丝绸等货物输往泰国,同时也将水族宠物带入泰国。这些宠物中可能就有金鱼,并在泰国的河流、溪流中繁殖开来。
无论是“中国起源说”还是“泰国起源说”都认为金鱼原产于中国,且最早为人所饲养。到宋代时养金鱼之风开始在民间盛行。南宋林洪著《山家清供》记载了“锦鱼”(即金鱼)的做法:“锦鱼,五色者胜,红而黑者次之......须彩笔染饰,以青布蒙目,愈显鲜丽……腹有黑斑点者,谓之‘龙睛’,红黄者,谓之‘蛋鱼’,其色既佳,亦堪赏玩” 。可见此时金鱼已为人所捕捉,并用各种颜料人工染饰色彩,用绸布遮盖眼睛,使其颜色更加鲜艳,并且已有分别品种的特征。
明代朱有燉的杂剧《金钱记》中有“银钱满缸鱼满盆”一句,说明当时养鱼业已有较大发展,人们不仅在家中养鱼,而且对颜色的选择也更为挑剔。剧中还提到“玉钱”,这可能是一种身披透明鳞片的红色小金鱼,在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中经常出现。比如明崇祯皇帝画像旁边的附图中就有一对红色的“玉钱”[2],清光绪皇帝幼年画像中也有两只“玉钱”在池中游动。
现在市面上出售的金鱼大多为红色、黄色或者黑色,而少数种类如孔雀鱼等则有五彩斑斓的颜色。这与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金鱼品种大不相同。那么,到底是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人类选择了颜色单一的金鱼作为“宠物”呢,还是在引入新的物种后,金鱼逐渐失去了本身的颜色?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