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宾血统是什么意思?
先放结论,纯种杜宾的血统并不重要(相对于品种而言) 下面简单讲讲为什么。 其实很多类似问题都涉及一个概念的厘清——也就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什么算“纯”、什么算“杂”。这个问题同样适用于讨论“纯种德牧到底是什么样的”等问题。 如果从基因型来看待动物“纯”与“杂”的问题,毫无疑问,基因型越接近,个体的表现型就越相似。但是,从表现型来看待动物“纯”与“杂交”的问题就有些复杂了。由于基因型只是决定表现型的内在因素之一(另一重要因素是遗传环境和基因表达情况),因此同一个体,可能有不同的基因型存在(比如同一双亲所生的双胞胎或者同卵双胞胎,他们尽管有完全一样的基因型,但表现型往往会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环境造成或者在发育过程中因某些突变而产生。)因而也就出现了虽然基因型相同却表型有异的情况。 以基因型来判定是否“纯种”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判断“纯种”与否只能依据表现型,而表现型只有与特定基因型结合通过不断的筛选和繁殖才能获得。换句话说,只有当某个基因型的动物不断与其表型类似的个体交配,才能维持该物种“纯种”的特性;而那些经常杂交配种的动植物,其“品系”或“品种”是无法用基因型来定义的,所谓的“纯种”更是无从谈起!
对于人类来说,很多人天生就有着明显的外貌特征,这些外貌特征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判断一个人的基因型并据此来推断他的“纯”与“杂”。然而对于动物来说,由于它们无法像人一样直接暴露自身的基因型,我们就必须借助其他手段进行推测。而最有价值的参照物就是它们的祖先基因型。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找到了某种动物某一代祖先的基因型,我们就能据此推测出后代们的基因型,继而再根据表型来判断其是否为“纯种”。当然,寻找这么一代遥远祖先的基因型是件很难的事,而即便是真的做到了,我们这里所说的“纯种”含义其实仅仅是指该物种的这个基因型是纯合的,它并不代表着这个物种没有经历过杂交繁育的历史。
回到正文,杜宾虽然是德国培育的品种,但其血统完全可以追溯到美洲大陆。1920年到1930年间,许多优质的猎犬从欧洲和美国被带到德国,用于升级德国本地的牧羊犬。这些外来品种的基因得到了充分融合,他们的后裔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杜宾。因此严格意义上说,所有杜宾都有着中美洲的基因,所谓“纯正”的血缘已经不复存在。
以上是根据遗传学理论分析,至于现实中人们如何认定一只杜宾到底是不是“纯种”,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