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土狗遗传不稳定?
我们讨论的土狗,其祖上为田园犬,而目前的土狗定义也主要是以汉族地区田园犬为主体。但土狗≠本地犬=汉族犬。 土狗=本土(中国)犬。那么对于我国几千年的养狗历史而言,可以说几乎任何一只当前活下来的中华田园犬都是“土狗”。它们可能是从汉代以来的狼犬与土著犬杂交的后代,也可能是宋朝以来与西域犬、蒙古狼驯化而来的混血后代;当然也可以是明清时期外国犬、高原犬等与汉地土著犬杂交的后代……总之,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些犬经过无数代的混血,已经无法找到它们的纯种“爹妈”了!这就是题主所说的遗传不稳定。
其次,关于遗传。基因是有遗传规律的,无论是自交还是异交,有性生殖的遗传总是遵循母系遗传规律。也就是父本带来的基因是随机分配给下一代的,子代性状更接近母本。比如我们常看到两只色盲的雄性犬所生的幼犬都是正常的,就是因为色盲基因是随染色体由母方传递给子女的。所以无论是土犬还是其他品种,我们在讨论遗传时总要提到它的母本。如果没提到母本,那一定是因为没有合适的公本!最后,不管怎么样,遗传是很复杂的话题,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这里只是简单的说了说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