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猫是主人?
这个问题我十年前想过很多,也做过很多思考,现在养了两只猫咪,一只美短,一只暹罗。
首先,从自然演化角度来说,自然界存在大量社会性动物,其中人类属于社会属性最强的物种之一;而绝大多数社会性动物的社交关系都是建立在繁殖利益基础上的,比如狼、狮子等;但也有例外,像老鼠就是独居动物,但这里要提到的是,即使同在一个群体里的老鼠也是各玩各的,互不干涉,只不过遇到了危险可以共同应对罢了(所以别傻了,什么“团结就是力量”,对于它们来说,“团结”只是应付风险的手段)。而猫科动物中,老虎虽然是独来独往的,但是雄虎和雌虎之间是有固定配偶关系的,因此有强烈的种属意识——“我是你爹!”——而雄狮虽然也是单独行动,但狮群是有等级的,等级高于母亲的地位对孩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自然演化角度说,这样设计是为了保证种族延续。
回到正题,因为猫是典型的社会性很强的动物,这决定了它会有较强的种属意识和家庭观念,而且这种特性被人类利用了——被利用的方式有很多,最明显的就是人类的语言能力,人类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文字和语言的哺乳动物,而语言和文字的最大功能就是通过反复传达同一个意思让两个或多个个体掌握并传承信息,而这种信息的传承在种属传递中非常重要。
那么语言是怎么传到猫身上的呢?有两个可能,一个是人类直接教导,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最大的可能是人类在和猫互动的过程中,发现猫对某些字句有反应,于是重复这些字句,从而达成一种双方都理解的通信方式,比如“饭”这个字,对猫而言,意味着有食物来临;“撸”这个词,对猫来说代表着被抚摸;而“打”则是警告和反抗的意思……随着语言能力的建立,猫和主人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