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植入芯片有什么反应?
目前只有少部分品种的狗狗参与了这种试验,比如拉布拉多、金毛等。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给狗狗注射芯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为狗狗的骨骼比较纤细,皮肤比较薄(特别是腿部和尾部),如果操作不当,很可能刺伤狗狗甚至造成骨折。而且由于麻醉剂对犬科动物大脑的影响,部分犬会对注射位置有记忆,出现“打飞针”的现象。 在国内,给宠物注射芯片一般是在手术室内进行。
先要给宠物注射麻药,待其完全麻醉后,在后背皮下注射一个约5毫米宽的微小切口,利用特制的仪器将芯片放入肌肉里,然后进行消毒包扎。从注射到完成消毒过程不到10分钟。 不过不是每一个品种犬都能接受这么小的创伤。例如比熊、吉娃娃等小型犬就不适合做芯片注射。 虽然注射过程只需要几毫升的生理盐水作介质,但是为了预防感染,通常都需要注射抗体。
当然,如果不打算使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也可以不注射。只是这样一来就没办法追踪这只狗狗了。 所以,即使没有注射芯片,通过电子标签或者DNA标记等方式来跟踪管理宠物也是行得通的。只不过比起注射芯片来,这些技术的成本就偏高些了。 其实,对于主人来说,是否给宠物注射芯片,关键还在于主人本身。如果主人能持之以恒地做好宠物驱虫、疫苗注射及绝育等工作,那么给宠物注射芯片就不是什么难题了。 因为芯片一旦注入体内,就等同于给了宠物第二代身份证,这将对动物保健康复以及规范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举个例子——
2013年1月,南京警方发现了一只流浪犬正在啃食垃圾里的食物,周围还有很多流浪狗在围观。为了让这条流浪犬不再走失,民警尝试着给它打了一支芯片针筒,确定了它身份后带到了派出所里。最终,警察通过网上查询找到了该犬只的主人,并将它送到了主人手里。
当时,这条狗已经丢失4天了。 原来,这是主人在给它注射完疫苗后没多久,让它出了门玩耍,没想到却迷失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