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鸟怎么配出新品种?

闻亮艳闻亮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配种难度还是挺大的。 首先,我们一般不把芙蓉鸟分为一个独立品种,而是认为它是虎皮鹦鹉的一个亚种(参见虎皮鹦鹉的百科),所以它和所有虎皮鹦鹉一样都有60多种颜色。而60多种颜色的虎皮鹦鹉相互配种繁殖,理论上可以产生大约4.8亿个组合,再经过至少三代的自交繁育,最终得到的F1代将是几乎基因纯合的种子一代。也就是说,用近亲杂交的方法,我们可以得到几乎每一只芙蓉鸟都是一个单独的基因型。

其次,要使两只雌雄异型的动物互相认可并交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异性不感兴趣或是拒绝交配是鸟类生殖行为中的常见现象,特别是在异性外表或体内缺乏明显可识别的示情信息的情况下(如大部分无羽毛或体表被覆被毛的动物),这种情况就更普遍了。不过,对于会飞翔的鸟来说,择偶和交配的行为通常发生在离地很高的地方[1],这就使得人们有机会观察它们的行为并进行干预。

在已发表的有关虎皮鹦鹉配种的文献中,绝大多数都是采用将雌雄鸟关在一个笼子里,如果它们能够自行交配并且繁殖出可育后代的话就算成功;而如果它们不发生交配行为,则说明配对失败[2-3]。不过,这种强制搭配的方式存在两个问题:首先,由于是强行介入动物的生殖活动,有可能破坏原有的生理节奏,从而对其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第二,这样的“先入为主”可能会对后代的性别比例、乃至整个品种的遗传结构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有效,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相较于前一种方法,另一种“自然交配”的研究方式就显得较为温和。研究者事先收集到一对配偶或未配偶的鸟,然后放入同一环境中,通过监测它们之间的互动状况来观察是否发生了交配。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既能保证研究对象的基因流动,同时又避免了人工干预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4]。

以上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各有不同。前者适用于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交配习惯且其形态特征易于观测的物种;后者则更合适那些性情胆小、容易受惊、不善表达、交配行为难以被直接观察的物种。

最后,无论是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在研究对象的基因水平上建立一套有效的鉴定系统,这样才能确保后代个体间遗传差异的存在。否则,即使父母双方基因型相同,由于配子融合而产生的重组,也会导致各后代间不存在稳定的遗传标记。这样,即便是采用显微镜检查精子和卵细胞的方式,也根本无法判断它们是否为同父同母的个体了。

班丽娟班丽娟优质答主

芙蓉鸟配种的关键在于选择好种鸟和必要的饲养管理。选种鸟要选产蛋多、孵化率高、育雏好的母鸟和产精足、交配好的公鸟。在一般饲养条件下,芙蓉鸟巢内以留4只雏为宜。幼鸟出飞后,就应分笼饲养,避免发生争斗,幼鸟的饲养管理如果得法,成鸟可以接连产卵和孵卵。

一般芙蓉鸟多为白色、黄色和蓝色。饲养芙蓉鸟,如果将其羽色、花纹或体形不同的个体进行交配,经过长时期的选育、提纯,可以形成新的品种。例如,把白色芙蓉鸟和红色金丝雀交配,它们的后代叫沙金芙蓉,如果用沙金芙蓉再与白色芙蓉鸟交配,就可以得到红芙蓉鸟;若用沙金芙蓉鸟与白色金丝雀交配,就可以产生蓝芙蓉鸟;蓝芙蓉鸟和白芙蓉鸟交配,就能得到蓝色带白点的芙蓉鸟;白芙蓉鸟与金丝雀交配,可以得到黄芙蓉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