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鱼有哪些品种?
热带鱼的定义是:分布水温在25℃以上的鱼类。所以,只要温度适宜,几乎地球上所有的鱼类都可以生活在热带地区,当然也包括淡水热带鱼和海水热带鱼。但是,人们通常将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鱼类称为热带鱼,而将来自寒带、温带的鱼类排除在了热带鱼的范畴之外。“热带鱼”三个字其实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广义的“热带鱼”应为“海生鱼类”或“水生鱼类”。但人们在日常交谈中,往往忽略其广义的概念,而采用狭义的概念。 于是,我们便有了一个疑问:为什么人们经常把一些原产于温带地区(甚至寒带)的鱼类称之为「热带鱼」呢?例如金鱼、锦鲤、燕子鱼、罗非鱼等。难道这些不是热带鱼嘛?!!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事实:所有鱼类都起源于热带地区,并在热带地区完成发育过程。 所以,尽管这些原生地不是热带地区的鱼类失去了一些热带鱼所具有的特性,但它毕竟是热带鱼的近亲,或者说是暖水的近亲。它们身上必定保留着一部分热带鱼的基因。也就是说,无论这些鱼类的生活史如何,至少在遗传基因的水平上,它们永远带着「热带鱼」的标签。正如你虽然生活在寒带,但你体内绝对有北极熊的DNA一样。所以从基因的水平上看,你肯定是「热带鱼」了。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温带、寒带地区的鱼类在生态上对热带地区的影响。 它们当中有的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对当地的热带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有的原本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鱼类由于入侵者的进入,使它们的食物来源遭到破坏,从而不得不迁移栖息地以寻找新的食源,这在生物进化上属于「被迫迁徙」,是对新环境的一种适应;还有的是因为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它们不得不离开原来的栖息地,其中部分个体因为拥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而在其它环境中也找到了生存的机会,这同样是进化过程中的「主动迁徙」。无论是「被迫迁徙」还是「主动迁徙」,结果都一样:这些外来的鱼类在没有经过长时间演化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一个新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而在这样的生活中,它们的繁殖、生长和行为模式发生了改变也是必然的。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金鱼。众所周知,金鱼是中国的特产,但在明代传入欧洲后,却在那里蓬勃发展起来,成为那里的「热带鱼」。因为在传入欧洲之前,中国一直都有天然屏障来防止金鱼的传播——长城。然而,当长城失去作用之后,金鱼就像脱了缰的野马,肆意生长,泛滥成灾,成为那里的「热带鱼」。至于原因嘛……很简单,因为那里的气候更适合金鱼的繁殖。所以,气温低又怎样?金鱼照样能在欧洲兴风作浪。 再举个例子:清乾隆年间,鲤鱼随漕运至北京,因其体态婀娜、色彩艳丽,非常讨人喜欢,遂被培育成观赏鱼类。后来,有人把这种鲤鱼放归自然,没想到它在北方各省却大量繁殖起来。直至今日,除了少数极寒冷的地区,在我国的江河湖泊之中都能见到它美丽的身影,成了真正的「热带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