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狂犬病是怎么得的?
动物感染狂犬病毒后,通常会出现以下3种症状: 1、潜伏期(未发作前) 绝大多数的哺乳类动物感染狂犬病毒后,都会产生潜伏现象,一般在70%的患者在感染病毒后的第4天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但个别患者可以在接种疫苗后发病。 潜伏期的长短取决于疫苗的种类及免疫程序,如接种的是二联苗(含有破伤风类毒素)或三联苗(含有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那么潜伏期较长;而接种四联苗、五联苗等,由于疫苗中含有灭活的疫苗成分,可使机体迅速产生免疫力,因此注射后产生的抗体能达到及时杀灭侵入的狂犬病毒的浓度和数量,潜伏期短。不过,这两种疫苗的潜伏期并无明显差异,都可在24小时内引起临床症状。 临床上,对于潜伏期和发病机理目前还未能完全研究清楚。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接种的动物体内产生了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使中枢神经系统内靶器官中的神经元发生损伤和变性,从而导致病兽出现精神神经症状。 还有一些研究者发现,可能是在病毒的血行播散过程中,由于大脑中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起到了一定的过滤作用,因此使得部分病兽免于死亡。 但是,这些推测都必须继续加强研发来加以证明。
2、前驱期(发病初) 本阶段症状较为模糊,一般持续1~3天,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不爱动、反应迟钝、咀嚼无力、腹泻、呕吐等,但是患兽的体温仍然正常。 这一阶段的特征性症状是怕水、怕光、怕声,即所谓的“三怕”现象。具体表现为患兽见到水或其他液体就逃避,见到亮光会躲避,听到声音刺激会出现反射性恐惧。 “三怕”现象是由于病兽的脊神经和脑神经受到了损害所导致的。
3、发 热期 这段时间内,患兽的体温可达39°C以上,持续约4天左右。随着体温升高,病兽的身体状况不断恶化,精神极度沉郁,嗜睡;呼吸加快,深度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心跳快速、有力,达160次/分,心搏微弱时,可以触及颈动脉的搏动。此时,若轻轻触碰病兽皮肤,则会引起剧烈疼痛,如刀割样、火烧样、针刺样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