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为什么是夜行性动物?

程王琨程王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夜行动物”这一概念其实是人类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加以定义的,对于猫来说完全没有意义——它们既不是按照人类的习惯生活,也不是按照人类的生物钟运行。 猫的视觉系统比人类要发达得多,在夜间或者光线较差的情况下,人类通常需要闭着眼睛仔细分辨周围的环境才能前行,而猫的眼睛可以正常视物。

很多夜行动物(比如夜莺、蝙蝠)的视力都比人类要好。 除了视觉,夜行的猫还有其他良好的感知能力,使它们能够顺利地潜伏、追踪和捕猎。

虽然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有昼伏夜出的情况,但像家猫这样完全夜行的哺乳动物却比较少见。 与大多数夜行者不同,猫并不是为了躲避天敌而在黑暗中潜行的;相反,它们喜欢在黑暗里四处游走,因为这样能更容易地找到吃的。 而且,一旦猫确定了某件东西是“可以吃的”,它们就会在夜晚继续潜行,直到吃饱喝足为止。所以晚上看见小猫吃东西千万不要觉得惊讶~ 不过猫虽然是夜行者,但它们的生物钟是和人类十分相似的,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如果主人按时按点地饲喂猫咪,那么即使白天把它们关起来了,到了晚上它也会准时出来进食~ 所以,只要保持规律的喂食习惯,不用通过开灯的方式来刺激猫咪眼睛,它在黑夜里的行动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但如果突然改变喂食时间,比如说把晚餐时间提前到下午五点,那么在第二天傍晚时分,你就需要注意不要让自己被突然窜出来的猫抓伤咬伤啦!

湛睿芷湛睿芷优质答主

猫的确是典型的夜行动物,这与其祖先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

猫的祖先生活在光照条件较弱的草原与林地交界处,或山地草原以及河流、湖泊等水域岸边等地区,生活在这些地区迫使它们不得不在黄昏和黎明这两个光辐射较弱的时间内活动,以便获取充足的食物,这也是为了躲避地面大型捕猎和飞行动物捕食者,猫不得不进化成夜行动物,这种习性被遗传给了后代。家猫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虽已进化了8000多年,但这种习性还没有消失。

许多猫友会说自己的猫白天也活动,但需要说明的是,猫虽然是夜行动物,但并不是仅仅晚上才活动,它们也会在白天活动。不过白天活动都是在光照不强的早晨和黄昏,其他时间一般都歇息了。

猫的夜视能力特别强,也是其适于夜行的重要条件。在弱光或昏暗的环境中猫也能看见东西,这主要得益于猫的脑后有反光层,能把进入眼内的微弱光线反射回去,增加了对光线的利用率,从而增强了夜视能力。猫的眼睛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瞳孔开闭差距极大,可以极好地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保护了视网膜,这也是其能适应于昏暗处视力不受损害的原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