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仓鼠的湿尾了怎么办?
先上症状 刚买到手的时候 特别怕人,碰一下都惊慌失措 然后开始拉稀
第一天拉稀 不多 粉红色的 不臭 第2天 拉稀增多 黄色 有点臭 第三天 拉稀还是很多 浅黄色 骚臭味儿明显增重 第四天 拉稀减少 黑色 很臭 一整团粘在笼子里
这时候我开始着急 百度各种办法 有人让我少喂面包虫和新鲜蔬菜水果 增加了仓鼠粮和磨牙棒的量 晚上回家看到一只仓鼠趴在笼子边缘想往外爬 感觉它走路不稳 身体一边歪一边摇 想给它洗个澡但是又怕它乱动弄伤自己 就给它垫了一张纸巾轻轻擦拭了一下身体 然后把它包起来放到床上让它睡觉
第二天 也就是现在(第三天)早起去查看 已经好了很多 能自己动手吃东西了 但是还是不活跃 爱睡 爱啃东西 但拉屎正常 颜色也恢复成黑亮的
接下来我要讲如何救活另一只!!! 重点!!!! 我的经验就是,分笼,断食,断水,保温(夏天不要给太多保暖用品以免中暑),静养。
1.分笼 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心狠,这是必要的措施,不然会传染,而且小仓鼠一公一母也需要空间。
2.断食断水 很重要,如果仓鼠生病了你还在不停喂食的话,只会增加它的负担。记得断水,但可以给少量浸水的食物,比如燕麦片。
3.保温 夏天很容易出现湿热的情况,一定要注意保持环境的通风散热,避免中暑。可以用加湿器加大环境温度。
4.静养 这个时候就不要再频繁逗弄小仓鼠了,安静地让其休养吧~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哦~
其实对于刚买回家的仓鼠,出现湿尾症状是十分常见的,究其原因,也就是在仓鼠刚到新环境后,因为不适应等原因而造成的拉肚子。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给与仓鼠充足的休息时间,和干净卫生的食物饮水以及居住空间,过上3~5天,大多数会自行恢复。但是如果是老仓有“湿尾”症状,则多半是由病菌感染导致,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认真应对。
对于出现“湿尾”症状的仓鼠,最基本的一个治疗原则就是,隔离、补水、补钙。
1、首先是隔离,这也是传染病治疗中最为基本有效的一点,给与生病的仓鼠一个独立的空间使其和健康仓鼠隔离开来,避免细菌进一步交叉感染(患病仓鼠的排泄物和尿液中,会含有大量能够传染的病菌)。
2、补给充足水分,因为仓鼠的体质和人的体质有所不同,仓鼠因为皮毛较厚,而排汗、排尿和排便量较少,所以对于体内水分的需求量较人是相对要少的(这也是仓鼠不能大量喝水的重要因素),一旦出现腹泻,会造成体内水分快速流失,继而因为缺水而引起其他器官紊乱,所以给仓鼠补充足量水分,使其快速摆脱脱水状态是十分重要的。
3、补钙:出现“湿尾”说明已经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腹泻,腹泻会造成大量营养物质和身体内环境所需元素通过粪便大量流失,特别是“钙”,因为仓鼠本身体质和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体温和代谢速率)且皮毛等结构较人多,所以仓鼠体内的钙需要供给的部位本来就比人多,一旦大量流失,会更快的影响到内环境的稳定性,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所以“补钙”在仓鼠出现“湿尾”后也是要特别重视的一点。
综合分析治疗“湿尾”后,下面说说“治疗湿尾”的小技巧。
1、保持充足安静的休息环境,避免一切打搅,以“养病”为主;
2、保持温度适宜,避免忽冷忽热,导致病情反复和恶化,最好将生病仓鼠笼子放置在家中离人比较远且通风性较好但不会透风的角落(避免夏季高温暴晒和冬天冻着);
3、准备一个单独的空间放置饮水瓶,将生病仓鼠水瓶中食物隔离开来,避免在喂食过程中,食物沾染到水瓶造成细菌滋生,这点在水族圈有“水槽综合症”也多有介绍。
4、食物选择以高能量的补给为主,蛋白质、脂肪、钙等元素的补充要保证充足,维生素和糖可以适当控制,具体食物选择可以参照之前发过的帖子《仓鼠吃什么》,在食谱中特别给高蛋白高能量食物和维生素食物作出了详细的介绍,大家在使用中要“重前者,轻后者”,同时对于刚“拉稀”的仓鼠要先停止一切含“水”食物,比如苹果泥(水大且凉),要将食物用少水煮熟晾凉后喂食,等病有所好转开始排便成形后再逐渐恢复喂食。
5、食物的量要根据仓鼠病情适当控制,正常情况仓鼠食物量为20~30g,如果拉肚子比较厉害,食物可以以15g逐渐恢复,每天分2~3次投喂为宜,保证仓鼠吃到新鲜食物。
6、食物中可以辅以适量的钙,同时保证饮水瓶中饮水的及时更换和充足。
7、“湿尾”控制后,要逐渐恢复一切有利于仓鼠运动的行为,比如加轮,放跑轮仓,控制笼子内黑暗空间的尺寸和提供足够多的填料,多让仓鼠运动,对于控制肠道也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