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得心丝虫的几率?
心丝虫病是由疟原虫属的寄生虫—血原虫引起的,宿主包括人、猪和家畜等动物以及昆虫,主要流行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华南部分地区存在本病的散在流行;临床上以慢性贫血为主症,严重者可因心肌阻塞或衰竭而死亡[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饲养的动物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但相应的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导致动物疫病的感染率升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动物心丝虫病呈上升趋势,我国亦存在人兽共患心丝虫病。目前,国内外有关人兽共患心丝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报道较多,但对畜禽心丝虫病的研究较少,且大多基于体外试验研究结果,缺乏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1病原学
疟原虫科中约有37种疟原虫能感染脊椎动物,多数为疟原虫属的寄生虫.该属分5个组:恶性疟原虫组(组Ⅰ),间日疟原虫组和卵形疟原虫组(均为组Ⅱ),三日疟原虫组和诺氏疟原虫组(均为组Ⅲ),体外培养发现,大多数疟原虫对氯喹和伯氨喹有抗药性,尤其是恶性疟原虫更为明显,给病人用氯奎后约有一半可产生抗药菌株,而在东南亚和非洲则几乎全部产生[2-4]。
2流行病学
动物的心丝虫分为猫心丝虫和犬心丝虫两个种,分别属于疟原虫科的猫疟原虫属和疟原虫科疟原虫属。
(一)传染源 人是最常见的传染源,其次是犬和其他犬类,猪也有可能是传染源之一 [5],另外牛、绵羊、马、驴、鼠类等也可被感染。
(二)传播途径 蚊是传播心丝虫的主要媒介,其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主要传播媒介。蚋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在流行区,蚊虫叮咬是主要的传染途径,当人被携带心丝虫的蚊虫叮咬后,幼虫即可在人体内发育,并进入心脏移行至肺部,经18~29d发育为成虫,然后回到血液中吸血,完成一个生活周期。
除了上述传播方式外,在流行地区被患有心丝虫犬咬伤也有可能感染。因此,在疫区应尽量减少与犬等的接触,不喂生食给狗吃以防狗被寄生虫感染后再把寄生虫病传染给人。
(三)易感性 不同品种的犬对犬心丝虫的易感性有所不同。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来看,中华土狗最为易感;哈士奇次之;大白熊最少;博美和金毛不容易感染犬心丝虫。所以养宠物的人要注意了,不要让你的爱宠随意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