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得狂犬病几率?
在自然界,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狂犬病的自然宿主狗和猫的唾液中,而绝大多数人类感染狂犬病都是由于被患病犬咬伤所致[1]。 一般来说,家养的宠物狗感染狂犬病毒的概率很小,但是一旦患上狂犬病就会很快死亡,所以一般建议注射疫苗来预防;而流浪猫狗则因为缺乏良好的饲养环境以及营养供给,容易得病,而且发病后死亡率也很高,所以被流浪猫狗抓伤或咬伤后,也必须及时去医院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疫苗。 那么,对于家养宠物狗来说,究竟患狂犬病的几率有多高呢?
1948年以前,人们对狂犬病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对狂犬病也没有很好的预防措施。直到美国科学家维尔特·布罗巴赫(Wirt O. Brobeck Jr)于1952年发现狂犬病毒为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的单股RNA病毒之后,人们才逐渐了解到这种病毒的特性,进而开始研发相应的疫苗用于临床预防和治疗。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布罗巴赫等人就利用小鼠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狂犬疫苗的效果,他们发现用狂犬病病毒分离液制备的疫苗对小鼠效果很好,可以有效地降低小鼠体内狂犬病毒的数量,从而起到保护作用[2,3]。 而随着疫苗的研发与应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疫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实行了强制免疫政策,即所有狗都必须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以确保它们不会携带狂犬病毒,也不会将病毒传染给人类或其他动物。这些国家的兽医也定期对狗进行检查,以保证它们的健康状态符合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发布过一篇文献[4][5],指出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狂犬病,其中大多数是儿童。而在我国,每年也有约3000例以上的狂犬病病例出现,占全球总发病率的1/7左右。我国的狂犬病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目前而言,除了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之外,我国在狂犬病疫情的监控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南方某省份调查时发现,该省有大约一半的县都没有开展相关的监测工作;而在北方地区的一些地区更是没有进行任何监测活动。这种现象很不利于当地采取正确的防控措施。
总之,要想减少狂犬病疫情,不仅要做好患者的治疗和控制,还要加强犬类管理、做好犬只的疫苗接种,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止疫情蔓延开来,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 #狂犬病#